查看原文
其他

讲述+访谈完整放送 | 央视《百家讲坛》,校长梁樑、校友尹同跃讲述合肥工业大学的情怀与精神!

工业报国的 合肥工业大学 2021-10-08


每一所大学都有其独有的成长故事

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精神与气质

2021年9月9日

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

携校友尹同跃

共同走上央视百家讲坛——《我们的大学》

讲述合肥工业大学的故事与情怀

一起来听

他们的精彩讲述吧


校长  梁樑


什么是工业体系?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今天的中国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物联网、5G为代表的智能互联技术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人类已经踏入了智能互联时代的门槛。智能互联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个先进、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支撑,同时又会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工业体系赋能。

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需要整个工业体系作为保障。嫦娥五号上天探月,举国振奋,离不开各个系统中成百上千个单位的大力协同。

譬如,在月球钻采取样时,钻进系统在取样过程中,极有可能因温度过高导致结构件破坏甚至烧钻。因此,要想确保取样顺利,首先就要精确掌握钻进过程中钻具温度的分布信息,从而确定钻具构型和钻进规程等。

工大科研团队在近20年的研究基础上,实现了在月面工况下钻具温度分布的精确测量,为“嫦娥五号”采样钻具的材料选择、构型确定与优化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正是一项项这样的“小”成果,支撑起了整个探月的“大”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在76年办学历程中,培养了30余万名人才,为共和国工业体系的构建、完善、升级、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合肥工业大学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初创时期 ★

工业救国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1945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渴望和平、重建家园成为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在安徽,江淮大地上一批有识之士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当时,安徽北部的蚌埠、淮南等地区相对有一定工业基础,也急需专门人才。就这样,1945年10月,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应运而生。

合肥工业大学正大门口的主教学楼,曾经一度是合肥市最高的建筑,即使在今天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主教学楼依然气势恢宏。这栋大楼于1958年动工,是学校师生肩扛手抬建起来的,当时学校建工系师生完成施工图,地质系师生完成地质勘探,能够由学校自己做的任务基本都由师生自己完成。

在工业建设刚刚起步的年代,学校的老师们为了培养出工业领域急需的人才,都是边研究边教学,将最新的知识首先应用到教学领域,培养高水平的学生。

为了填补国家精度与误差研究领域的空白,学校在1959年开办了精密仪器专业,我校已故教授、我国现代精度理论及工程应用的奠基人费业泰,从此开启了他精益求精的人生。由于精密仪器比较敏感,白天干扰源又较多,费业泰就每天在夜深人静时做实验。没有教材怎么办?就自己写。

当时我国工业领域,曾一度陷入一味追求每个部件都要高精度的误区。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成本,而且效果也并不稳定。费业泰率先提出了“最好的部件在一起不一定能有最好的性能”这一理念。如今,由他提出的精度误差理论,已经成为我国精度评定的基本方法,以及精密仪器学科的理论基础,半个多世纪来,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相关领域的许多学者,都是读着他编写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这本教材,迈进了精密仪器科学的殿堂。 

 改革开放后 ★

工业兴国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开始逐步形成。当时,学校对人才培养工作抓得很紧,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视。

1985年的盛夏时节,在主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杨善林老师汗流浃背地开始上课。由于天气太热,他后来干脆就光着膀子、脖子上挂着条湿毛巾,坚持把这些新知识讲完。而在这一个月的授课中,杨老师纯属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报酬,甚至系里和教研室都不知道这件事。这,就是当时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培养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真实写照。

在学术研究方面,杨院士也有“拼命三郎”的劲儿,1992年,他刚从德国进修回国,敏锐地看到,互联网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年科研条件比较艰苦,在承担国家某重点项目时,他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张贴海报招募志同道合的人才,组建了一支跨学科的科研队伍,开启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工作。在项目研发期间,他腰间盘突出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他把病房当成了研究室,在病床上花了20多天的时间一点点画出了项目所需要的光纤系统网络图。经过3年研发调试,国内首个企业管理局域网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时代 ★

工业强国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进入新时代,“工业强国”就成为合肥工业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和共同的价值遵循,也是全校师生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一批批创新人才投身于国家建设一线,一项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应用到神舟飞船、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长征系列火箭、国产大飞机等重大工程中。

201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国产大飞机总装下线。每架飞机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雷电安全性试验。

由于飞机雷电防护试验声音与雷电相似,每次“轰”的一声巨响后,楼下热闹的居民都会好奇地安静下来,尽管当时噪音很大,但当他们知道是在做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时,也都非常理解和支持。今天,学校雷电防护实验室已经是我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科研能力最强的大型飞行器雷电防护实验室之一,承担了我国航空工业几乎全部军机和大部分民机雷电防护试验与检测的重要任务。

人才培养是第一职责

 人才培养 ★

立德、立志、立学、立行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在新时代,合肥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

对大学教师来说,在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必须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企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从高水平科研工作中得到新知识、新理论,再推动科研和教学的融合,确保人才培养符合时代的要求、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到立德、立志,立学、立行。

立德立志方面,广广大青年学子要志存高远,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要追求卓越,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要坚韧不拔,面对困难始终百折不挠。

立学立行方面,广大青年学子要形成以提升能力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要学会在课堂上感悟知识、在实验中体验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和创新知识。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创业并不局限于开公司当董事长,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实际上,面对发展瓶颈、技术攻关以及转型升级等问题,能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事业发展,这也是一种创业。希望同学们要正确认识创业的内涵,努力具备创新性工作所需要的意志、勇气、智慧和能力。

 优秀校友 ★

陈秋华烈士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在翡翠湖校区生态谷岸边,矗立着一位年轻人的雕像,每年,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都会来到这里,祭奠这位为国防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杰出校友

他叫陈秋华,1995年考入我校自动化专业,因成绩优异,1999年免试保送到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生学位。他自幼家境贫寒,生活上十分节俭,上大学以后,就从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一套衬衣洗得领子发毛也舍不得丢弃。大学期间,他却从不申请困难补助,有好几次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主动为他申请困难补助时,陈秋华却说,有些同学也很困难,我的困难自己可以克服。

即便这样的经济条件,2002年毕业时,他却毅然放弃了高薪,选择了国防科工单位。他这样的选择,是希望为国家作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为国防事业的奋斗中进一步升华。

刚踏上工作岗位,他就投身我国预警机研制和列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转战漠北江南,并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仅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的370多天时间里,陈秋华就有307天出差在外,执行飞行任务近百架次,飞行时间超过400小时;新婚第四天,陈秋华就告别妻子,奔赴千里之外的试验场。试验场零下20多度,陈秋华经常冻得身体僵硬,连扳手都拿不稳。后勤补给跟不上来时,他即使饿着肚子仍带领团队进行各种试验准备。

2006年4月,毕业还不到4年的陈秋华,就被任命为这一重大装备的副总设计师。然而两个月后,他却不幸在试验现场壮烈牺牲,年仅30岁。牺牲后,他的家人婉拒了单位的抚恤金。他们说,这是陈秋华无悔的选择。

今天,他牺牲的地方,已经被当地命名为英烈山,并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学校在65周年校庆时,用最高礼遇纪念这位校友,由雕塑大师亲自为陈秋华制作了雕像,座落在绿树成荫、湖光阁影的美丽校园中。

校长访谈

  

校长寄语

衷心希望广大青年同学们能够具备立德立志、立学立行的优秀品质,努力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校友  尹同跃


母校的汽车制造专业是我的第一志愿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我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市一个小村庄,是一名“60后”。在那个还比较艰苦的时代,能够从农村“跳龙门”到省城读大学,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初中毕业的那年,正好是国家恢复高考的1977年。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苦。1980年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把合肥工业大学的汽车制造专业填成了第一志愿。为什么这么选择呢?当时汽车是高科技,很稀少,就报了汽车设计专业。

今天,从我的家乡驱车,一路高速,只要一个小时就能赶到当时的学校。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说是离家近,这段路程可不容易。酷暑还未过,我坐着破破烂烂的大巴车一路颠簸到合肥市,再几经辗转来到学校,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报到时,来到大学校园的我们也没有太多惊喜。一方面,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我的母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朴素的校园,没有繁花似锦,只有朴实无华。

这种朴实不仅是校园环境,更是贯穿我们四年学习生涯的主基调。母校校园地处城市繁华地带,但当时校园围墙外的马路上,汽车还不是经常驶过的奢侈品,国产汽车差不多只有少量的解放牌和东风牌大卡车和自行车。

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觉得自己学的专业未来有多么“高大上”,只知道埋头苦读,理论力学、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一门功课一门功课啃,有限的课余时间,除了把汗水挥洒在运动场上以外,基本上就是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努力把每一门功课的基础都打牢,珍惜学习机会。

回忆工大的学习生活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当年学校里的英语语音室。我们当年的同学们外语底子都不是太厚实。笔试成绩不太好,听力、口语基本是零。

当我进入大学上英语课时,发现了这处好地方。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改革开放了,与国外的联系肯定越来越多,学好英语,以后说不定会派上大用场。这也为我未来在一汽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作为工科学生,我们还是有些自己特殊的色彩。比如说,我们的母校特别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在企业实际生产一线锻炼,贯穿了我们整个大学生活。

最初,我们就是在校办工厂实习。穿上工训服,在车间里汗流浃背的干活时,感觉自己就是个真正的工人。获得的成果今天看来也很简单,就是自己做的一个小锤子,一个小斧头,但当它们从脑海中的想象变成图纸,再变成注模,再变成手中沉甸甸的实物时,我和同学们都对自己的成果爱不释手。

随着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学校对我们实践实训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实习实训的平台也越来越高,接触到的生产线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刻苦学习让时间过得飞快,终于,我们迎来了毕业季的那一天。我们班的同学们,除了留校任教以外,基本上都选择了留在汽车行业工作。

工大人的汽车强国梦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冰天雪地的长春有着十分光荣的历史。1984年,我也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汽车梦。第一个岗位相当不起眼,是在一汽集团红旗轿车厂担任工艺员,但时代依然给予了我许多新的机遇。

那时候,一汽集团正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创业高峰。一汽的第一次创业是1953年建厂,我们没有赶上;第二次创业是解放换型,我们也没有参加;第三次创业是做大红旗轿车,我参与了。

一方面,这里汇聚了当时汽车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基本都来自国内汽车界的名校;另一方面,一汽的风气很好,学习氛围浓郁,同时对外合作的机会也很多。工作第二年,我就被抽调参加了一项国家课题组,就是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课题组。要知道,那是1985年,在很多家庭中,一辆自行车就属于“大件”了。

但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一汽对年轻大学生的培养方式,就是师傅带徒弟,随时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这和母校的教学模式一脉相承。凭借企业一线的锤炼和在母校打下的扎实基本功,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快速提升。

1989年,我在母校语音室里锻炼出的英语水平发挥了作用。在集团组织的英语考试中,我取得了好名次,成为出国备选人,参加脱产培训班学习英语,后面也办了访问学者的手续。当时集团领导刚好要去美国访问,我又被临时抽调去做陪同人员,等访问团回国之后,我却被留在了美国,一留就是一年半,留下来既要担任技术的负责人,又要当司机,还要当翻译。在一汽集团,我工作了12年半时间。

1996年底,我开始了新的创业,回到安徽芜湖负责奇瑞汽车的创立,到今天,我在奇瑞已经工作了24年半。在最初创业的困难时期,我们这个团队也曾经发出过“干不成,就跳长江!”这样的豪言壮语。

我们深知,在有百年发展历史的汽车工业中,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民族汽车的腾飞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走向世界,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

校友访谈

  

校友寄语

在我们中国民族汽车的发展历史上,合肥工业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中国汽车人。今天的青年朋友们无疑是更加幸运的,迎来了一个更加创新,更加开放,更加奋发的时代。希望大家在大学里打牢基础,培养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共同为实现“技术跟进”到“技术引领”“技术超越”的跨越式发展贡献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责任和力量!


自1945年建校至今

合肥工业大学已经走过了风雨兼程的七十余载

工业报国的初心与使命

在这光辉的历程中历久弥新

更深深镌刻在每位工大学子的心里


这样的精神是否让你肃然起敬

是否让你感受到身为工大人的自豪?

快来评论区说出你与工大故事吧


学党史 ·  知校情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在篡党夺权阴谋败露后乘飞机外逃叛国,途经蒙古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灭亡,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校史上的今天】

2006年9月,学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质认证通过了由安徽省国防军工保密资质认证委组织的专家现场审查。

素材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合肥工业大学校史(2005-2015) 》

学生编辑:付雨曼、李秋晨、韩彬妮

责任编辑:李庆宇、卫婷婷


猜你喜欢

1.欢迎你们,2676名宣区萌新!

2.快锁定 | 合肥工大2022研招直播来啦!

3.重磅 |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科学”学科首次跻身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4.老师,节日快乐!

素材来源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 校全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 卫婷婷

点亮“在看”,感悟工大情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